以煤炭码头为例,现场的操作环境变量较多:码头的主要货物是散煤,而不是标准化的集装箱;来往停靠的船型多样,装船时要考虑匹配问题;装船机大臂移动精准要求更准确,操作不当极易发生设备碰撞。
新增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完全可以满足每年新增的用电量,甚至实现对部分存量煤电的替代。会议对未来几十年德国逐步淘汰煤炭、发展可再生能源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
但煤电的地位正在面临挑战。在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的背后,是煤电装机比重的逐渐下滑。与燃气发电相比,煤电的调节成本更低。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十四五煤电发展之辨沙龙上,来自发电企业、行业协会和相关院校的代表就煤电产业的未来发展问题进行了讨论。鉴于我国的火电主要是煤电,因此这一数字实际上可以反映出当前煤电机组的窘境。
市场化的电煤价格和仍没有完全市场化的煤电价格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顶牛的基础,但今时不同往日。在风电领域投资约3.5万亿元,才能获得现有机组年平均利用小时数提高1000小时所多发的电量。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核准步伐加快,新核准项目的产能83%分布在晋陕内蒙古地区,73%为动力煤。
预计2019年散煤削减量约4500万吨。尽管当前电煤价格谈判进入关键时期,稳字似乎更符合各方的期望。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主任卢延纯指出,我国煤炭产量已连续第三年保持正增长,煤炭价格加速向合理区间回归。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我国已关闭退出7亿吨煤炭产能,2019年预计关闭退出及核减产能(冲击地压煤矿)合计1.04亿吨,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制定的淘汰化解落后煤炭产能8亿吨的任务。
前不久,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等11家煤炭企业联合发声,倡议保供稳价。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到58%以下,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5省(直辖市)煤炭消费总量比2015年下降10%,长三角地区下降5%,汾渭平原实现负增长。
他介绍,今年电煤合同70%以上是中长协,其中3年的长协合同不在少数,基础价为每吨535元。环保对供需的边际影响减弱刘新华认为,环保标准提高,检查趋严,对煤矿及下游企业影响趋弱。刘新华表示,明年动力煤供应能力继续提高,铁路运力增加,煤炭进口量维持高位,供应增速快于需求增速,供给继续趋向宽松,且市场化电价机制将对中长期煤价形成压制,预计价格重心继续下移。煤价向合理区间回归随着供给侧改革工作的推进,煤炭市场运行呈现出新变化、新特点。
其次,国家积极推进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散煤治理,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优质产能逐步得到释放自2016年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已提前完成了十三五煤炭去产能的目标任务。从2017年建立的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已经成为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从前三季度的情况来看,履约率在90%以上。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张宏介绍,通过有效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目前实现了市场供需的基本平衡。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则一直强调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与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已经成为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而全国煤炭消费量仅同比增长0.8%,所以煤炭供给总体上是宽松的。增供应、增长协、增运力,这都是为促进煤价稳定采取的措施。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加快,煤炭行业进入产能扩张周期。2019年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已由总量性去产能全面转入结构性去产能、系统性优产能的新阶段。优质产能逐步得到释放,煤炭产量快速回升。最后,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810吉瓦(占80%)的燃煤机组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在日前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动力煤资源与市场高峰论坛上,汾渭能源副总经理刘新华分析。企业不断加大环保投入,降低排放水平,环保对煤炭供需双方的边际影响减弱。
一些大矿井先进产能陆续释放,今年前10个月,我国原煤产量30.6亿吨,同比增长4.5%;煤炭进口2.8亿吨,同比增长9.6%。散煤治理进入深水区后,治理难度加大。
到2020年,具备改造条件的燃煤机组均要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首先,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不难看出,稳价格对于构建煤电上下游企业和谐共赢的命运共同体有积极作用。她表示,今年以来,煤炭供应宽松加上运力有保证,再加上进口煤补充,下游企业高库存运营,现货价格步入绿色区间。
再其次,散煤治理成效显著,但挑战犹存。她分析有4个方面的原因优质产能逐步得到释放自2016年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已提前完成了十三五煤炭去产能的目标任务。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到58%以下,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5省(直辖市)煤炭消费总量比2015年下降10%,长三角地区下降5%,汾渭平原实现负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我国已关闭退出7亿吨煤炭产能,2019年预计关闭退出及核减产能(冲击地压煤矿)合计1.04亿吨,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制定的淘汰化解落后煤炭产能8亿吨的任务。她表示,今年以来,煤炭供应宽松加上运力有保证,再加上进口煤补充,下游企业高库存运营,现货价格步入绿色区间。
在日前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动力煤资源与市场高峰论坛上,汾渭能源副总经理刘新华分析。2019年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已由总量性去产能全面转入结构性去产能、系统性优产能的新阶段。
前不久,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等11家煤炭企业联合发声,倡议保供稳价。而全国煤炭消费量仅同比增长0.8%,所以煤炭供给总体上是宽松的。
从2017年建立的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已经成为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散煤治理进入深水区后,治理难度加大。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张宏介绍,通过有效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目前实现了市场供需的基本平衡。优质产能逐步得到释放,煤炭产量快速回升。
首先,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不难看出,稳价格对于构建煤电上下游企业和谐共赢的命运共同体有积极作用。
一些大矿井先进产能陆续释放,今年前10个月,我国原煤产量30.6亿吨,同比增长4.5%;煤炭进口2.8亿吨,同比增长9.6%。增供应、增长协、增运力,这都是为促进煤价稳定采取的措施。
张宏表示:3年来,中长期合同价格一直稳定在每吨550元至570元之间。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主任卢延纯指出,我国煤炭产量已连续第三年保持正增长,煤炭价格加速向合理区间回归。